English

交锋性讨论开启学生心智

1998-01-09 来源:光明日报 胡有清 我有话说

为了优化课堂讨论的效果,应该注意在交流性讨论的基础上发展交锋性的讨论。

所谓交流式的讨论是以同学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各个小组的代表发言)为主的讨论,这是现今教学中使用较多的讲座形式。这种交流性的讨论比较“文雅”,比较“客气”,对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沟通思想固然不无益处,但容易流于形式,失之浮泛,思想的碰撞少,影响了认识的深入。

交锋辩论性的讨论则是在讨论中较多展开某些不同意见的正面交锋以至激烈的辩论。虽然较之正式的辩论比赛,这种讨论活动要非正规得多,准备时间也少得多,但由于问题集中,对立的意见也不像辩论比赛那样的极端,经过一定的交锋,往往可以在思路、观念以至具体问题的认识上都获得某种共识。如果将这种交锋性的讨论与交流性的讨论结合起来,就既可以造成较为热烈的讨论氛围,又可以使讨论层次得以深入,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开展这种交锋性讨论的基础是要形成较为明显的意见分歧和对立,只要出现这种局面,就会有同学起来褒贬抑扬,臧否应和,便不难形成热烈的讨论态势。而在实际讨论中主要困难在于同学往往或是只顾自己发言,不大注意别人的意见,更缺乏质疑和综合的意识,而教师出于保护学生发言积极性的顾虑,为了避免自己意见影响同学畅所欲言,往往也较少出面干预。要克服这种困难,除了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鼓励和引导以外,关键是教师要改变观念,在讨论中不能只处于观察和指导的地位,不发表意见,而要进行强有力的参与和引导,根据讨论的进展适时地进行归纳和提示,使较为朦胧模糊的意见逐步明晰起来,使同学对某些未曾注意的方面加以注意,使不同意见的差异和对立更为清楚,使讨论的主题更为突出等。教师应注意并善于发现同学中的不同意见,根据分歧的性质和讨论的需要,或引导开展友好的争论以至辩论,或指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加以调解。既不能一味争辩,也不能一味调解。教师的这种归纳和引导,当然可以用直述的方式进行,这种具有简捷明确的优点,但过多运用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有利。相反,适当运用提问的方式,包括苏格拉底式的反诘,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思路、方法和答案,应该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更为有益。

古希腊大学者苏格拉底的教学完全采用问答的方式。他不向学生直接陈述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如若学生反应适当,便逐步深入,再提问题,以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得出结论,认识真理。现代教学重视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有了问题,教师为他详尽地解释,学生回答有了错误,教师为他细致地改正。这样做,当然对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有帮助,但却使学生减少以至失去了独立思考锻炼思维的机会。

在讨论中也免不了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动员和组织学生就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加以回答。在和平的气氛中回答学生的提问,也不妨适当采用苏格拉底的办法,暗示解决的初步线索,或另用问题反诘,以引起学生变通地思考。较之一般的正面回答,既可以启发思维,又可以增加情趣。

(作者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